發表於 2013 10
9月中再一次來到紐約,這個地球上最獨特的大蘋果,擁擠、新鮮、多變、先進的城市,仿彿是一個巨型的洗手檯,拉開塞子,要把所有全世界最流行,最受矚目的事物全部吸進這個大融爐。
上次到紐約,已經是兩年前,也是參加Esquire全球發行人及總編輯大會,轉眼時光飛逝,記得上次來時,全美國還是轟轟烈烈地在計畫著「佔領華爾街」,曼哈頓南方公園裡,不論淒風冷雨,24小時都有一群對美國政府、社會金融怪獸吞蝕全民財富極度不滿的民眾在聚集抗議。
這次來少了抗爭的氣氛,放眼望去都是藍色的公共自行車,幾乎兩、三個街口就是一個租用站,年費3000元台幣,每次騎行45分鐘內免費,超過再額外收費,遊客可以選擇單日卡,大概是台幣300元,一次只能騎30分鐘,如果連續騎用一整天,費用超過4000元,這樣的收費在台灣應該會被抗議電話打爆。
看到街上跟台北一樣,到處都有人騎著公共自行車在紐約市穿梭,跟台北不一樣的是紐約的騎士常見西裝畢挺的華爾街金童,或是健康美麗的金髮女郎,接駁通勤也不忘維持時尚迷人的模樣。想到台北的微笑單車也跟上這時代潮流,不禁心中有點安慰,我們還是不差的。
這次的大會適逢Esquire美國版80周年大慶,還有全球24個國家地區的編輯參與,討論並分享著各地不同的社會氛圍和雜誌發展情況。可喜的是聽到絕大多數地方的Esquire都是成長的,即使世界經濟局勢不明,即使數位時代喧囂著要接管媒體多年,即使世界各地都有著大小紛亂和緊張局勢,還是有一群盡力做好本份的媒體工作者,持續把審慎企畫和仔細琢磨過後的內容,呈獻給讀者。
雖然媒體型態變化之快,往往讓人難以預料,網路資訊發達,相形下,現在的電視媒體似乎也不再絕對強勢,很多人都擔心紙本雜誌的未來,但是這次開會的情況,似乎是不用太擔心,以每日資訊為主的報紙似乎受到最大的影響,但以月刊為主的雜誌業反而穩健成長。
或許太多事物都變化地太快,反而一些謹慎些、時間久些、質感好些的東西會被大家所欣賞。就像這次的紐約行,雖然有些新鮮事,但不變的是閒適寬廣的中央公園,熱鬧擁擠的時代廣場,夕陽無限美的布魯克林大橋,一直都和我們記憶中的紐約一樣。